脱硫塔脱硫后烟气的特点和腐蚀性 烟气采用湿法脱硫工艺,可使烟气中SO2的含量大大减少(脱除效率≥95%),但对造成烟气腐蚀主要成分的SO3脱 除效率并不高,仅20~30%左右。因此,烟气脱硫后,虽然 能使大气环境得到改善,但对烟囱的腐蚀隐患并未完全消除,而且对烟囱抗腐蚀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脱硫后的烟气环境 变得低温、高湿,烟气的含水量增大,此时烟气在上升过程 中,在烟囱内壁会出现结露现象;同时,烟气密度增加,烟 囱自拔力减小,烟囱内的烟气压力升高,加剧烟气外渗。脱 硫后的烟气中单位体积的稀释硫酸含量相应增加。且脱硫处理后的烟气中还含有氟化氢和氯化物等强腐蚀性物质,形成腐蚀强度高、渗透性强、且较难防范的低温高湿稀酸型腐蚀状况。
烟气进入脱硫装置的湿式吸收塔,与自上而下喷淋的碱性石灰石浆液雾滴逆流接触,其中的酸性氧化物SO2以及其他污染物HCL、HF等被吸收,烟气得以充分净化;吸收SO2后的浆液反应生成CaSO3,通过就地强制氧化、结晶生成CaSO4?2H2O,经脱水后得到商品级脱硫副产品—石膏,最终实现含硫烟气的综合治理。
对脱硫塔内单液滴捕集颗粒物,建立了考虑惯性、阻拦、布朗分散、热泳和分散泳作用的单液滴捕集颗粒物模型.根据数值仿照成果分析了温度、液滴直径和颗粒粒径对单液滴捕集进程及功率的影响规律。无量纲分析标明,对脱硫塔环境下亚微米颗粒物的捕集,泳力作用强于惯性作用.推导了考虑Stefan流的分散泳功率核算公式,经数值仿照成果查验,选用该公式可以核算湿法脱硫进程对颗粒物的脱除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