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立式储罐规格
1、卧式容器的装置:支撑均采用2α=180°的鞍式支座与容器外壁须相符合,现将支座按设计的支撑方位分别放好,完全校直并调平后即可安放容器,支撑与容器之间垫一块4-6mm的橡胶垫,若支座为混凝土结构,为确保容器外壁与支座符合,可在落罐前在整个支座支撑面上抹一层细砂水泥,在未凝固水泥上铺一层橡胶板,随即落罐,挤出剩余水泥,填平符合。
2、立式平底容器的装置:垫砂:在混凝土根底上铺一层建筑细砂,砂中不含大于5mm的石子,原则上中心厚周边薄,周边砂层厚度30-50mm为宜。落罐:依据吊装要求,当心将容器落于砂层上,落罐后先不要摘掉挂钩,以便垫符砂子前反复起吊。检查:检查罐体是否有渗做挡砂槽:为避免底边周边细砂被雨水或溢液冲失,须按要求砌制或浇筑挡砂槽,该槽凝固后,用细沙填满并捣实。沥青封槽:用沥青或沥青砂浆灌溉封闭挡砂槽上口,以防槽内灌水和砂子丢失,影响根底的稳定性。
缠绕张力应该逐层递减。这是因为后缠上的一层纤维由于张力作用会使先缠上的纤维层连同内衬一起发生压缩变形,使内层纤维变松。假若采用不变的张力制度,将会使容器上的纤维呈现内松外紧状态,使内外纤维的初应力有很大差异,容器充压时纤维不能同时均匀受力。
严重者可使内层纤维产生皱褶、内衬鼓泡、变形等屈服状态。这样将大大降低容器强度和疲劳性能。来用逐层递减的张力制度后,虽然后缠上的纤维对先缠上的纤维仍有削减作用,但因本身的张力较小,就和先一层被削减后的张力相同,这样就可保证所有缠绕层自内至外都具有相同的变形和初张力。容器充压时,纤维能同时受力,使得容器强度得到提高。使纤维强度能更好发挥。
玻璃钢储罐的结构大体为四层:内衬层,次内层,加强层,外保护层。玻璃钢储罐内衬层的作用:通常是由聚酯表面毡、内衬树脂组成的富树脂层,树脂含量为80%-90%,大型容器为不小于90%。是防渗防腐层,气密性好,光洁度高。
因玻璃钢储罐材质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和合成树脂组成的,所以入们可以通过改变这两个组分材料的配比,和改变玻璃纤维的分布方向,在一定范国内获得不同强度和弹性性能的玻璃钢。例如,对于单向受力结构,可以来用单向铺层方式,即可将单向玻璃布或玻璃纤维沿受力方向铺设.这种单向铺层方式能够在纤维方向获得很高的强度,而在垂直于纤维方向,则没有多余的强度储备。